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6日 25.6°C-26.1°C
澳元 : 人民币=4.5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2018-05-28 来源: 在人间living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密西西比三角洲是美国最穷困的地区之一,但在一个多世纪前,这里也曾吸引一波中国人来此定居,并逐渐站稳脚跟,最终形成一个“独立世外”的特殊华人聚居区,他们被称为“三角洲华人”。

2017年10月,两位亚裔摄影师安德鲁·龚和伊曼纽尔·韩踏上密西西比三角洲之旅,得以了解到这个群体鲜为人知的故事。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

▲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尔,第四代华裔移民泰勒·庞站在一大片棉花地中间,刺眼的阳光让他皱起了眉。

- / BEGIN / -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

密西西比三角洲曾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这里孕育出一望无际的棉田、旷郁的蓝调音乐,也充斥着种族歧视以及黑人的血泪。但在20世纪,他们中还有一个鲜被提及的群体:华裔美国人。他们在白人与黑人的夹缝间求生存,上百年来,深深扎根于这片遥远的南方农村腹地。图为一名男子独自在密西西比河边钓鱼。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3

两名摄影师驱车经过的农田,曾是美国南部最有名的棉花种植园区,随处可见一个个巨型的棉花包安静地躺在地上,强烈的光线快要让人眩目。

25岁的泰勒·庞靠在棉花包上,他在州农业部工作,生活在约有1500人口的城市马克斯,是那里仅剩的几个华人居民之一。

近几十年,工业机械化和经济衰退使密西西比三角洲陷入困境,就业机会匮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据粗略统计,生活在三角洲的华人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千名已经减少到500名左右。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4

泰勒·庞家有一个农场,他和父亲一起经营,种植棉花。“我是家里的第四代农民,我想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但你要说哪里有钱就去哪里,我也能理解。”泰勒·庞认为,这里确实没什么机会,仍留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人不是农民,就是教师或从事医疗。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5

泰勒·庞并不觉得自己与中国血统有很强的联系,他形容自己是“被困在亚洲身体里的白人”。不过,华人社区如果举办聚会之类的活动时,他也会参与。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6

中国移民第一次来到三角洲是在美国内战之后,他们在种植园劳作。但很快,华人便离开了种植园,开始自己创业经营杂货店,并且靠薄利多销和热情服务赢得了黑人社区的欢迎。在三角洲地区较大的城镇格林维尔,极盛之时,四万多的人口规模,华人开的杂货店就多达50余家。图为一名黑人男子骑着自行车穿过格林维尔的街道,三角洲的大多数城镇里80%都是非洲裔美国人。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7

雷蒙德·黄就是在杂货店里长大的。他的父亲15岁时从广东移民过来,到这里后跟其他华人一样开始经营杂货店。“我认识的每个(华)人,都是在杂货店长大的。我们会数钱的时候,就开始去柜台工作了。店里各种食品和生活物品应有尽有,但没有任何是从中国来的,除了店主人。”图为雷蒙德·黄在家里,他如今任教于三角洲州立大学。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8

在成长过程中,雷蒙德·黄时常会听到种族性辱骂,但他都置之不理,直到他的家庭遭遇到一次最严重的种族歧视。

那时,他的父亲看中一幢位于白人社区的房子,并决定购买。但社区的白人居民明确地宣称:不让中国人住这里。当他们准备迁入时,居民们开始往车道上扔瓶子,到处都是玻璃碎片。

“我父母决定不搬家了,因为他们担心我们会受伤。”黄家最后在自家杂货店后建了一所住屋,一家六口就挤在这几间房里生活。图为雷蒙德·黄在一家关门的杂货店前。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9

随着时代变迁,连锁超市逐渐成为新的商品采购选择,很多华人经营的杂货店都渐渐关闭,雷蒙德·黄家的杂货店也转让给了别的华人继续经营。现在,格林维尔城中到处可见关门的杂货店。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0

杰罗姆·苏的MIN SANG杂货店是格林维尔城里为数不多还在继续营业的杂货店之一。这家店已经经营了60多年,早些年生意特别好,现在生意越来越淡。杂货店有一批固定的客人光顾,杰罗姆·苏其实可以继续经营,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也在考虑卖掉杂货店。图为杰罗姆·苏展示他在业余时间创作的木雕和雕塑的照片。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1

杰罗姆·苏的杂货店给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因此他很受尊重,当地人都称他为“中国黑人”。杂货店并不处于社区的安全地带,杰罗姆·苏曾经遭遇过抢劫,事后有顾客进来帮忙查看伤情,并给予他很多支持来寻找强盗。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2

在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莱恩·关(右)与肖恩·关兄弟俩的父母也靠开杂货店赚钱。他们的父母是70年代从香港移民过来的。这个社区有许多人保留了他们家族的中国文化元素,在他们与家人朋友常有的聚会中,也往往有中国菜。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3

莱恩·关是德尔塔州立大学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他遭遇了很多歧视。“我一直处于被孤立的状态。为了交朋友,我不得不去迎合别人,没办法做真正的自己。”莱恩想要重新找回丢失的那部分“中国遗产”,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为他的中国血统辩护,并努力让其他人了解他的中国身份。

莱恩很希望家人能搬离三角洲,“中国人很容易成为目标,他们知道我们不会反击。我的祖父就死于一次抢劫,他在交出钱后还是被枪毙了。”虽然莱恩对其他城市更感兴趣,但他毕业后还是想留在家乡,他觉得与家人在一起更重要。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4

肖恩是一名机械师,他很享受南方缓慢的生活节奏,也很欣赏密西西比的枪支文化,“我们可以公开携带枪支,而且允许隐藏携带。”这对肖恩来说很重要,因为他可以武装起来保护家人。

肖恩并不喜欢提及他的中国血统,“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人很优秀,总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哦,他能做到,因为他是中国人。’我更希望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不是血统。”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5

正午,格林维尔的一幢幢房屋在烈日的照射下泛着梦幻的色彩。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开阔, 到处都是这样的独栋建筑。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6

“中国人来这里定居已经超过100年了。刚来的时候,我们没有权利,我们不能去白人学校,甚至不能去理发,也不能去医院,我们是二等公民。但在民权时代过后,我们得到了更多权利,我想是社会意识到‘嘿,华人的确在作贡献。’”

弗里达·管坐在家中院落的木椅子上,操着浓重的美国南方口音,头发花白,眼睛常眯成月牙。她是一名退休的图书管理员,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在密西西比州奥利弗布朗奇。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7

弗里达·管的两个儿子分别住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和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在这里没有未来”,附近的大城市,如杰克逊和孟菲斯等,是很多三角洲华人的发展去处。图为密西西比州的一条铁路,这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是非功能性的,而且很久没有维护和更新过。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8

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尔,周瑞林和周春莉在家里后院的一辆破车前合影。夫妻俩都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出生长大。退休后,他们选择回到家乡生活。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19

周瑞林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担任月球任务的太空工程师。他身后墙上挂着的都是工作时获得的各项奖章和荣誉。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0

和许多华人一样,周瑞林和周春莉从小也是在父母开的杂货店里长大。“当你个子高到可以看到柜台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会坐进购物车里,另外的孩子当司机,然后把购物车推到房子外面去玩;或者扮演交通警察,拿出黄色、绿色、红色的果汁软糖作为信号灯。这些回忆对我来说很有趣。”

图为克拉克斯代尔的一家华人食品店。这是在密西西比州仅存的几家中国食品杂货店之一,它的装饰品从60年代以来就没有更换过。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1

周瑞林和周春莉都是基督教徒,在教会里非常活跃。上世纪40-50年代,在中国人还没有完全融入当地社会时,教会为他们提供过很多帮助,比如开设英语课。渐渐的,教会生活就成了华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会去教堂做礼拜,或者一起打麻将。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2

周瑞林一家都是橄榄球迷,在他们看来,观看密西西比大学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橄榄球对抗赛是家里的大事,他们会分别坐在看台的两侧,以确保支持不同队伍的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我女儿支持密西西比大学,儿子支持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过去我们常常坐在一起看比赛,但觉得不好玩。”周瑞林说。

图为密西西比大学的操场上正在进行橄榄球训练。在美国南部,橄榄球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3

周瑞林夫妇很喜欢南方的生活,感觉非常自在。他们的很多亲戚朋友也住在附近,闲暇时大家会一起聚会。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4

艺术家史蒂夫·易12岁时移民到美国,“我1952年来到这里,当时连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说,只能呆在教室里画画。球队的大个子同学都不喜欢我,他们会往我的背上吐口水。但是等到我完成学业的时候,他们都来祝贺我,因为我赢得了所有的奖学金。”史蒂夫·易擅长水彩画,曾赢得过几十场绘画比赛,绘画作品在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的画廊中展出。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5

在20多年前的一次肝移植手术后,史蒂夫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力充沛,如今独自一人生活在孟菲斯。图为史蒂夫·易在后院湖边的码头休息。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6

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对华人具有种族偏见的几十年历史里,有三位华人冲破藩篱成为城镇的市长,被当地社会所接受。拉克·荣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密西西比州斯勒吉的第一位中国市长。他之所以竞选市长,是因为这是解决他住的地方附近道路损坏的唯一办法,他想获得资金来修路。

拉克·荣是一个非常有公民意识的人,他会积极融入社区,主动和白人打交道,遭遇歧视时,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图为拉克·荣站在他的红色跑车前。他戴着一顶橄榄球帽,以示对密西西比大学橄榄球队的支持。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7

一百年间,华人在种族隔离的大环境下相依为命求生存,形成了紧密的社区关系。而在大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华裔很多,社区数量密集,纽带却没这么明显。

这种独特的紧密关系,让摄影师龚和韩觉得特别温暖,“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你没想到会有大量亚裔或华裔美国人的地方。”图为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华人社区的墓园。墓园始建于1931年,不仅安葬格林维尔的中国人,也安葬来自三角洲其它城镇的中国人,目前大约有300名中国人安葬在这里。

生活在美国穷困之地的华裔 独立世外的聚居区(组图) - 28

如今,当地的华裔群体已经步入老龄化,大部分高中生毕业后便定居别处。这是三角洲华人长久以来的写照:努力工作,把孩子送到大学读书,然后看着他们远走高飞。但分散各地的三角洲华人及其后裔仍维持着血浓于水的关系,这种态度始于老一辈的中国人,并逐渐渗透到年轻一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图为作物喷粉机飞过克拉克斯代尔的农田上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悉尼村民
悉尼村民 2018-05-28 回复
那个年代在外面确实会遭遇歧视,但是想想那个时候在中国,战争,后面各种运动饥荒什么的,饭都吃不饱,命都可能没有了!比起来,在国外至少能吃饱饭,人生也安全,所以即使受其实也不会离开!
Heidi的祝Haha
Heidi的祝Haha 2018-05-28 回复
生活在哪里,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冷暖自知吧!
Charlie已被注册
Charlie已被注册 2018-05-28 回复
华人为什么容易成为抢劫的目标?因为华人软弱,不反抗,好欺负。同胞们,锻炼身体,身佩枪支,强悍起来。
假洒脱阳仔
假洒脱阳仔 2018-05-28 回复
你的血统,你的学识,你的生活环境,所有这些造就了复杂的你
ColinCat
ColinCat 2018-05-28 回复
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有归属感,就是家!世界永远是弱肉强食、争名夺利之地,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珍惜生活,追逐生活!且生且珍惜!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