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6日 27.8°C-28.1°C
澳元 : 人民币=4.57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2020-12-03 来源: 猎聘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知乎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但还是越来越内卷呢?

乍一看,的确不合常理,劳动力减少,人力应该更稀缺,为什么工作还是这么难找呢?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1

一、劳动力少,不等于就业容易

要想搞清楚劳动力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知道,通常我们所说的劳动力,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经济学原理》(第7版)中,对劳动力的定义,是这样的:

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也就是说,单从统计数字上看,很多种情况,都能够产生“劳动力减少”这样的整体效果。

以“劳动力数量减少1000”为例,就可能包括:

1. 就业者数量减少500,失业者数量减少500

2. 就业者数量增加500,失业者数量减少1500

3. 就业者数量减少1500,失业者数量增加500

4. 就业者数量减少1000,失业者数量没变化

5. 就业者数量没变化,失业者数量减少1000

……

当然,计算劳动力和就业、失业等指标,是一个很复杂很系统的工作,不是可以通过这么简单粗暴的加减就得到结论的,但从上述这些情况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劳动力整体数量的多少,和个体就业是否容易,并不是一码事,也没有必然联系。

在塔勒布的《非对称风险》一书中,他曾指出,生活中,我们常常将“集合概率”与“时间概率”搞混,从而出现感觉上的偏差,甚至决策上的失误。

比如,银行的理财产品所宣传的收益率,我们很难拿到,因为这种收益率,计算的是众多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的“集合概率”,而不是某一个个体投资者在一年内的收益情况。

当我们在讨论就业、失业时,与其关注整体劳动力数量的多少,不如去思考,我们可能会被谁替代,又有什么解决办法。

二、我们可能被谁替代

在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工业发展迅猛,大有挑战美国的势头。

刚起步不久的英特尔公司,内存业务也受到日本竞争对手的巨大冲击,被“抢走”了不少生意。

PK成功的日本公司一片狂欢,以致于他们没能冷静地想明白一件事:放弃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的内存业务,正是英特尔主动做出的选择,美国人只是用弃子求势的方式,将精力集中在了更高端、更有价值的领域。

这个故事,从资本和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英特尔一次聪明的战略举措。

但,我们如果将目光放在个体身上,就能看到,那些原本在英特尔从事内存生产的基层员工,无疑是被几千公里外、成本更加低廉的日本工人替代、内卷了。

而在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下,这样的替代,从未停止过。

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对一个国家来说,最有益的做法,是着重生产该国最擅长的商品,其余的则通过贸易取得。共享生产,是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趋势。

因此,当日本的成本低于欧美时,欧美的工人,会被日本内卷;

当中国的成本低于日本时,日本工人又会被中国劳动力所替代;

现在,当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工人崛起时,我们感受到被冲击,是再正常不过的历史进程。

当然,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永远保有竞争优势,因为,87%的制造业工作甚至大量“白领”岗位,都将被机器取代。

内卷化,既不是刚刚开始,也不会马上停止,它不是由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竞争而起,而更像是一股席卷世界的浪潮,汹涌而来。

三、招聘难和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存在?

与“劳动力少但就业难”一样,“求职的人多但合适的人少”,恐怕是让所有招聘方的都感到困扰的另一对儿矛盾。

之前一个客户就曾感叹:无论媒体上说就业形势多么难,我依然觉得,真正的人才,十分稀缺。

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从不断内卷的漩涡中摆脱出来,变为被企业重视的人才呢?

1. 让自己变得“不好被定义”

日本NHK拍摄的纪录片《人事、会计聚集地——中国》,讲述了一家日企陆续将工作转向中国大连的过程。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2

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公司就将人事、财务,甚至繁琐的总务工作,都外包给了大连团队,而后者的成本,还不到日本的1/7。

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步骤,就是“制定标准化工作手册”:无论再繁琐的工作,只要可以拆解为标准化流程,就可以转移给别人,甚至由机器替代。

在德勤公司出具的2019年人力资源报告中,曾将所有工作划分为三种类型:

  • 标准岗位:用特定、较少的技能就能够完成工作,重复性、标准化程度高。

  • 复合岗位:需要同时使用软性和硬性技能完成工作。

  • 超级岗位:将多个传统岗位的工作和职责结合,应用技术来强化和拓宽工作范围,涉及更多复杂的领域、技术和人类专有技能。

当越来越多的标准工作,被轻易内卷甚至碾压后,让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多元、更综合,更不容易被定义,才有可能胜任复合岗位甚至超级岗位。

2. 扩大目标职业范围,看到更多可能性

之前,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90年出生的女程序员,在日复一日的996中,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存在感的零部件,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焦虑。

之后,她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开始接触“整理师”这个领域,并在一年半之后,成功转型为全职整理师,靠帮别人归纳、收拾房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从高速运转、快速消耗的领域,到岁月静好、慢慢积累的行业,她用自己的方式,摆脱了内卷,回归内心的平静。

虽然这只是一个偶然转型成功的例子,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正是由于只将目光聚焦在熟悉、有限的选择上,而忽视了更多隐藏的可能性。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3

正如上面提到的超级岗位,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我们没听过、没想到的岗位出现,具备更开放的思维,更高的包容度,去适应更多可能的职位,也是我们不得不学会的技能。

与其将来被动适应新的岗位,不如主动摆脱局限,尝试探索。

3. 学历、经历,都不如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在热播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2》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职场人反思。

海归选手瞿泽林,因为英语口语不佳,一上来并不被导师们看好。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接连拿下了第一集的冠军、第二集的最佳辩手。

更关键的是,当其他实习生都感叹任务重、压力大、时间不够用时,他却总能第一个交作业、天天第一个下班。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4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5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6

而另一位选手,虽然把自己“卷”到了极致——通宵没睡,在公司查资料、做准备,结果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这只是一档综艺节目,但这些职场新人的表现,其实正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每当我们讨论内卷时,我们总会去讨论996、007,关注如何更加努力、更加拼命,却很少停下来想一想,这种“别人加班所以我就要通宵”的内卷,是不是由于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本质造成的呢?

正如瞿泽林在节目中的回答,他在完成项目时,考虑并不是要体现自己的专业和知识,只想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7

而这一点,正是最本质的问题,也是所有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8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就曾指出:外部,才是产生价值的地方。要想将自己从一团乱麻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要问自己:别人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一件事是否有价值,从来不取决于做它的人有多么拼命,而只取决于它对别人是否有意义。

四、结尾

内卷的一大特点就是“耗能”,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地陷入这个漩涡里跟着转,唯一的结局,就是和大家一起,越转越快,消耗越来越大,所得越来越少。

而如果能时不时地停下来想一想,别人在疯狂做的事,是不是也是自己应当做、想要做的,还是压根就不需要做的?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组图) - 9

对抗内卷,思考比行动更重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h呵呵
h呵呵 2020-12-03 回复
一个不能按时下班的社会哪来的时间去给国家生养下一代
FCCP
FCCP 2020-12-04
所以你应该回国去生孩成家,澳洲不适合你!
西门官人
西门官人 2020-12-03
中国是少数中午有午睡的国家之一,中午可以做许多事,再说中国的祖辈都愿意帮带孩子,无论生或养都比西方体系轻松。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