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9日 25.1°C-25.1°C
澳元 : 人民币=4.54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2021-06-16 来源: Vista世界派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又到了一个毕业,以及需要择校的时节。

有钱人的家庭,喜欢送孩子到哪些学校去读书?无疑,是名校。

中国妈妈李爽,她把孩子送去的学校,有些家长巨有钱,比如南非的首富、印度的钢铁大王。常常前一天刚在电视里见到的人,第二天就看到他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她还碰到过著名主持人、前国家领导人来接孩子。

当孩子在这样的同学环境中成长时,会经历什么?

“凡尔赛”妈妈遭冷落了

6月的一天,伦敦一所私校正在举办运动会。孩子们在比赛,家长们则摆放着野餐盘,在一旁晒太阳。

一位年轻的妈妈挎着一个新款的LV包,坐在了边上,用很大声却娇滴滴的语调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就等着结婚了,直接从我爸爸养我变成老公养我,我这个人从小就没有干过一天活。”

话音刚落,人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起来。之后,这位妈妈再也没有被邀请出席该校的咖啡晨会(Coffee Morning)。她们不喜欢“凡尔赛”。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
图源:the sun

英国私立教育一直被称为“精英教育”,对于它,外界一直有着很多玫瑰色的想象。

这是培养绅士和贵族小姐的地方,男士都穿着燕尾服,女士都会喝正宗的英氏红茶,走在街上彬彬有礼,会用很时髦的英语打招呼。

近年来,英国私校也成为中国富豪、中产阶层海外求学的重要选择,尤其是伊顿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等“九大公学”更是家长眼里的明珠。

在不少家长看来,进入“九大公学”就意味着进入了成功和荣耀的保险箱,但把两位女儿都送进了英国私立学校的李爽却认为并不是如此。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2
英国私校里的中国孩子。图源:网络

2002年,记者出身的李爽跟着丈夫去伦敦定居,成为了一位陪读妈妈。大女儿8岁时,李爽送她进了伦敦的一所私校。

和私校的老师、家长接触加深后,李爽发现英国的私立教育和她此前在中国接受的教育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陪读之余,李爽开始研究起英国的私立教育,并接连读了硕士和博士。

2017年,李爽访谈了英国私校十多位管理者和研究者,写出了《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教育访谈录》一书。在书里,李爽基本上没有对英国的私立教育提出太多争议。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3

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东西。

“如果大家只看到精英教育好的一面,或者对我们有利的一面,那不是精英教育本身。”李爽说。这是李爽决定写自己的第二本书《成就孩子——好学校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英国国内是如何看待私立教育的?左派、社会主义派别是如何对私立教育进行批评的?”李爽希望在第二本书里,能更全面地介绍英国的私立教育,带给家长一些思考。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4

这里的妈妈不需要一个铂金包

8岁之前,李爽的大女儿一直在家门口的一所公立学校上学。英国的公立小学遵循“一个也不掉队”的原则,老师要为成绩差的孩子兜底,保证他们及格;而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大部分时间给他们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自学。

大女儿所在的班级一个班25个人,只有一个老师。按照中国的说法,相当于班主任既教数学、英语,还要教科学。

女儿的成绩不错,曾经取得全区第一名的成绩,李爽担心孩子“吃不饱”。在一位教授的建议下,她决定让大女儿转到私立学校去。

英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免费的,但私立学校却价格不菲,最便宜的走读学校,一年下来也要两万多英镑,一个孩子的花费就相当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全年的工资。英国家庭大多都有两三个孩子,很少有独生子女,所以有条件选择私立教育的除了old money(家底雄厚的人,嗯,老有钱了),基本上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商人。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5
私校里的学生们图源:GETTY IMAGES

私校的家长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中产圈,李爽女儿们的学校在伦敦比较富裕的地区,家长们大多是国际大公司的高管、高校教授、金融投行从业者以及医生和律师。

大女儿入学不久,李爽就收到了邀请她出席咖啡晨会的邮件,咖啡晨会是家委会为家长创造的社交机会。

私校的文化和公立学校很不同,大女儿在家门口上公立学校时,家长多是邻居关系,彼此间顶多聊聊“明天会不会下雪,影不影响送孩子”,“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职工,没有时间风花雪月”。

但在私校圈,家长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特别八卦,”李爽开玩笑地说,“他们真的会聊那个学校又怎么样了,老师有一个变动,你听说了吗?”

八的很多还都是名人,比如哪天看见抖森遛狗了,英国当红的厨师去他们家怎么怎么着,充分秉承英国人喝咖啡、“无事生非”的传统。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6
遛狗的抖森。图源:网络

参与咖啡晨会的不少是全职妈妈,这些女性在全力照顾孩子之前都曾有着非常体面的工作。

但与《我是个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里描绘的美国纽约上东区那些富有、美貌、高学历,却“势利眼”的贵妇不同,李爽所在的圈子,大家都普遍低调,“凡尔赛”式的家长是不受欢迎的。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7
上东区的妈妈们图源:纽约时报

也有巨有钱的家长,比如南非的首富、印度的钢铁大王。常常前一天刚在电视里见到的人,第二天就看到他在学校门口接孩子。

李爽曾碰到过BBC的著名播音员、英国上一任财相奥斯本来接孩子放学,宜家创始人的孙子曾是李爽大女儿同年级的同学。

“身在这样一个圈层的好处是提醒你金钱没什么了不起”,李爽说,伦敦的家长很少攀比。

“大家不会因为我住着两室的公寓,你住着一个五个卧室的大房子,就觉得我不如你。”李爽说,“OK,他们会觉得你选择那个也许是经济原因,也许是生活方式。或许你在伦敦住着一个两室,但在意大利的乡下还有一个酒窖,情况或许很复杂。”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8
图源:OXFORD

李爽认识一个在麦肯锡工作过的德国妈妈安科,她笑言,“我不需要铂金包,我是一个妈妈就够了。”

为了孩子,她从纽约搬到了伦敦。安科认为,伦敦的私立教育恰在美国和德国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

它既不像纽约那样赤裸裸的金钱和实用主义至上,充满了不正常的竞争压力,又不像德国的教育环境过于宽松和自 由。

“在英国这个社会环境里,都很重视教育,而且重视除了成绩以外的教育,这是他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来的重要原因。”李爽说。

如果真有英伦贵族气质,李爽认为它的诠释应该是“摈弃喧哗和嘈杂,遵守规则但又秉持自己的本性,保持低调,尊重他人”。

这在英国的私立教育中,仍可以寻觅到,这是海外富豪和中产阶层把子女送到英国私立学校,特别是寄宿学校的一个文化原因。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9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曾就读私立学校。图源:网络

李爽曾听到过一则趣闻:某贵族城堡招待了一批亚洲学生和妈妈骑马,学餐桌礼仪。

某妈见到一位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的女士,以为是仆人,就让她洗内衣内裤,老太太二话没说,去洗了。

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爵士夫人。真正的英国贵族很少把自己当“腕儿”,最尊贵的英国女王常在圣诞节被媒体拍到裹着小头巾拎着小包坐公共汽车回别墅。尽管有贵族制,但英国从不培养疏离大众的精英。

在当下的英国社会,贵族常代表“服务”,要具有服务人群的意识。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0
凯特王妃访问圣安德鲁学校期间打曲棍球。图源:视觉中国

“三高”文化

女儿上中学时,有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当着李爽的面谈到女儿写的一篇关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文章,说写得很好,里面有几个点是他之前没有关注过的,问李爽能不能给他讲讲。

这位班主任是一位地理老师。

李爽讲解了一番后,班主任说,“这个太有意思了,我之前真的不知道,下次再教学生的时候,我会加上这个。”回去之后,李爽告诉女儿这就是批判性思维,“老师一直待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对国外的东西了解也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他们在想办法扩大自己的认知”。

英国的私立教育对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彻在于点点滴滴。

英国的小学是没有教材的,比如五年级英语这门课,如果是A老师,他可能选择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做教材,但今年学校换成B老师,可能就会选择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对于这一点,中国的家长很多还不习惯,但私立教育会让家长明白“没有什么不行”,“批判性思维第一步就是解放思维”。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1
图源:网络

在英国,很多学校还会不断地请政治家到学校做演讲,让小朋友和家长提问,让孩子从小知道“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正确的”。 

李爽的女儿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跟李爽争论。

小时候,她们的逻辑有很多漏洞,很容易被李爽打回去。为了说服孩子,李爽有时候会耍一点小心机:“你知道吗?BBC有一个科学调查说,多大多大的小孩玩游戏时间不能超过多长时间。”这个骗术之前一直很成功,但现在再这样说,女儿会说:“我先查一下,查好了咱们再说。”

今年,大女儿二十岁了,和她们辩论,李爽感觉越来越难。有几次,甚至要当众翻脸,“不说了,烦死我了”,有时火气还会祸及老公,“养的什么孩子”。

李爽内心明白有时候她生气是因为她大人的自尊心在作祟,但她同时也清楚两个女儿接受的教育绝不会让她们因为畏于权威或身份而妥协。

她劝自己冷静,对女儿们说:“我们暂停,等我们想好了再接着聊。”

十岁左右,李爽女儿的学校让写小论文,老师告诉孩子们去参考两个资料库,一个是BBC,一个是大英图书馆。学校会告知孩子“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意见”,事实是一定要尊重的,意见方面可以去争辩。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周轶君问李爽:“你认为英国教育最好的一部分是什么?”李爽回答:“体育。”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2
《他乡的童年》剧照图源:网络

英国教育普遍重视我们忽视的体育和艺术,李爽的大女儿刚出生时体弱多病,1岁多时,经常半夜发高烧去医院挂急诊。

上公立学校时,李爽给女儿报了足球俱乐部,不管刮风下雨,孩子们都不分性别地在泥地里踢球。公立学校能提供的资源有限,体育只有足球和体操两块内容。

到了私立学校后,女儿尝试了体操、网球、田径、英式棒球、曲棍球、英式篮球、舞蹈等十多种体育项目。李爽大女儿的击剑达到专业运动员水平,曾连续三年参加欧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并获奖。对于大女儿取得的成绩,李爽也感到震惊,她一直以为女儿不是一个运动的苗子。

李爽一直强调英国私立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三高文化”,即高需求、高强度、高标准。私立学校会提供条件——尽可能好的硬件、尽可能多(7:1甚至更低的师生比)和优秀的老师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高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3
《他乡的童年》截图

私立教育为什么这么昂贵?当你了解了这些,就会听到“钱的声音,在这一刻,如此清晰”,李爽说。英国教育重视体育,因为体育能培养出人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专注、领导力,也让在糖水里长大的孩子多了挫折教育的机会。

李爽说,击剑让女儿对公平的概念更敏感,让她更看重实力、更纯粹,也学会了管理时间,善于做决策,并敢于为此承担后果。李爽的家在北京海淀区,她常跟先生感慨,如果他们两个孩子在北京长大,学术也不会差,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全面发展。李爽很感谢英国的教育,她觉得女儿在体育、艺术上获得的成绩不是因为她多有天分,实际上是社会和学校成全了她。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4
英国大西洋书院校园。图源:IC Photo

没有一条完美的路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孩子在北京上国际学校的妈妈,她曾经是学校家委会的成员。她直言之所以加入家委员就是为了在老师面前刷存在感,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照顾一些。而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家长们“内卷”得十分严重,你组织晚会,我就做PPT,你拍视频,我就去运营学校的公众号……重视教育不是中国人的特色,在英国,李爽见识了各种国际性的“虎爸”“虎妈”。

有著名的意大利“虎妈”、德国“虎爸”,来自韩国、日本、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虎妈,还有俄罗斯、美国的“虎爸”“虎 妈”。“这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会有细小的区分,很有意思。”李爽介绍说,意大利的妈妈和俄罗斯的妈妈特别注重小孩的学习成绩,俄罗斯要特别加上一个音乐,美国的家长特别注重体育和社会活动,日、韩、中国、新加坡和东南亚亚裔就是死抓学术。但这些爸妈似乎没有国内父母的焦虑。

“我接触的这些私立走读学校的家长们有很大一部分人本身是职业人士,或者说是职业成功人士。不管他从哪个国家来的,他的性格都是比较自律、刚强的那种。”李爽说,她认识的家长都不太容易被小环境影响,去攀比,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也不是一定让他们拼尽全力考进牛津、剑桥,或哈佛、耶鲁。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5
《他乡的童年》截图

对于孩子能不能上名校,这群父母相对佛系,“孩子只要有一个还不错的大学教育,之后有很多出路发展就好了”。他们愿意花更多的心思,让孩子成为一个被现代社会所能接受的人,一个独立、有意思的人,而不是画一个简单的条条框框,让孩子成为一个分数机器。在英国私校,没有传播焦虑的家长群,开家长会也是一对一,分数是孩子们的隐私。

基本上也不主张家长直接跟学校的每一科老师打交道,家长参不参与家委会的活动,对孩子在学校的发展并没有影响。“有些小朋友希望他的家长做一些公益事业,家长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会很骄傲,只有这方面的影响。”李爽说。英国教育中,李爽特别喜欢哲学,她认为哲学解决“你是谁,你要去哪里”的问题。

在教育孩子上,李爽认为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你是谁,你要教育什么样的孩子?你的孩子是谁?孩子在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她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你所在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把所有这些东西综合起来考虑要让孩子以后走什么样的路。“如果我就想让他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你要把这句话写在墙上,不能到了后面他开始学钢琴时,你就想让他成为钢琴大师、开音乐会。他开始学足球时,你就想他有没有一天打进国家队……你不能不断地加码,到最后你会很恐慌,孩子也不知道要怎么样。”

李爽觉得不忘初心在教育里很重要,“教育后面一定面临特别多的选择,你要明白自己的标准是什么。”在书中,李爽也援引了不少专家对英国私立教育的批评,比如说它是“特权的引擎”,私校加剧社会不平等和阶层固化。7%的英国人接受了私校教育,但在法律界,有私校背景的人有70%,在金融业、媒体界,比例也在50%以上。

华人陪读妈妈笔下的英国私校真相:不鸡娃为啥还这么贵?(组图) - 16
英国伊顿公学的学生们。图源:视觉中国

“私立教育是带着原罪的。”李爽在书里写。也有专家认为现在的精英教育是商人们为了赚钱炒作出的概念,“不断增长的私教和顾问行业、父母和社区联手把他们的孩子推入这台机器”。从这台机器里出来的很多年轻人焦虑、胆怯、迷茫,有聪明才智,有进取心,但却几乎没有好奇心,而且陷于特权的泡沫中。

李爽列了一个数据,截至2010年,包括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在内的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都进入了融资、咨询等金融领域,而神职人员、军事、选举政治,甚至学术界的大部分基础学科都不在他们的工作选择范围之内。李爽的书名字叫做“成就孩子”,如果这个“成就”是个名词,李爽认为所谓的“成就”就是心里一直有小火花、有理想,不管未来在做什么,要做多久,都会知道人生的目标是去实现那个小火花。

而她眼中的精英是一群有学术能力和科学知识,同时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明天变得更好。作为一位把两个孩子送进私校的母亲,李爽不避讳看到关于私校不好的言论,她认为这给了她很多很好的提醒,“千万别觉得你们在什么学校,或者拿到什么成绩和荣誉,就觉得好像真正拥有了什么。你一定要特别清醒,因为教育很复杂,你给孩子选择任何一条路,都不会是一条完美的路。”

身为父母,李爽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类型,用自己的知识去成就TA。未来这一天TA能够说,“妈妈和爸爸是我的助力,而不是一个阻力”,这就是所谓的“成就孩子”了。

关键词: 华人教育英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土澳居民xcls
土澳居民xcls 2021-06-16 回复
说来说去还是做父母的人要尽责,小到不随地扔垃圾,给长辈让路,大到在全校的台上演讲时,个人表情管理到位。花出去的钱,孩子未必给你起浪花。父母本身的责任感、知识、修养也要到位。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