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6日 27.1°C-27.1°C
澳元 : 人民币=4.5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欠了1500亿,仅次于华为的大民企,危机重重(组图)

2021-06-22 来源: 大猫财经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1930年,民国政府以年租金1800块的价格在南京的紫金山脚下租了1200亩地,于是有了国内的第一个高尔夫球场。

那时,打一次球的钱差不多是南京普通百姓一个月的生活费,所以在此挥杆的,都是各国政要、达官显贵们,宋美龄对这座球场很热爱,没少用来招待她的美国朋友们。

欠了1500亿,仅次于华为的大民企,危机重重(组图) - 1

时代变迁,球场早就没了,但是地还在。

转眼到了2003年,这块已经尘封多年的地被南京翻出来拍卖了。

3337亩地的底价6亿多,一亩地起价接近18万,在当时可不算便宜,没点实力和想法的公司基本不敢上手。

到了最后期限,江苏阳光、南京雨润和栖霞建设三家大企业组成联合体来竞投,志在必得,在报名截止期限前几分钟,另一家不太知名的公司也来报名了,显得有点神秘。

大家都在等着联合体中标,结果仅三个回合,这块地就被那个匆匆而来的万泰投资就以6.3亿的价格拿下,对外宣称是要为2005年的南京十运会盖一个世界一流品质的高尔夫球场。

球场确实建成了,不过,在这里举办的是高尔夫邀请赛,不计入十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关注度不高,自然也掀起什么水花。

大家都觉得这项目方肯定亏大了。结果呢?

很快,这里的19套独栋别墅开盘了,轰动大了。

为啥呢?价格。

当时,南京的均价4265元/㎡,中心城区最顶级的房子,也就刚刚过万,而这里的开盘价就是3万元/㎡,330-650㎡的大户型,每套下来,最低也近千万了,当时能买房的,非富即贵。

南京本地媒体说,“豪宅在宁未成气候”,而开发商万泰投资则说,客户群不局限在南京,而是面向全国甚至海外销售,而且楼王早已售出,发了财的深圳人已经开始来买了。

按这个价格,卖几十套别墅,地钱就能回本了,而这样的别墅规划了300多套,那肯定是爆赚。

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项目有9张销售证,售价从3万已经涨到最新的开盘价14万左右,这价在南京也是神价格了,后来的开盘面积也是从500到1000多㎡不等,现在的二手房的均价也9万多,第一批买房的,有200%的涨幅。

欠了1500亿,仅次于华为的大民企,危机重重(组图) - 2

总之,项目很成功。

再后来人们也知道了,万泰投资只是个马甲,背后的大佬是卖家电的苏宁,当时正如日中天。

在拿到高尔夫别墅地块的第二年,那个在南京江苏路和宁海路交口靠空调专卖店起家的的苏宁去深交所敲钟上市了。

地产,本来也可以成为苏宁的支柱产业的。

苏宁入局房地产,是为了苏宁电器建门店和大楼,但也不得不说,此时天赐良机。

那年,国家的18号文,首次明确了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嗅觉灵敏的地产商们已经开始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了,很多房企都趁势崛起,而苏宁的高尔夫别墅项目似乎也显示了张近东在房地产方面的野心。

如果高尔夫别墅项目能够复制,那么苏宁可能也会进入到TOP房企里面了。

但是很遗憾,并没有。

或许是为了聚焦主业,或许是为了和大哥张桂平的苏宁环球避免正面竞争,张近东旗下的苏宁置业一直很低调,开发以商业地产为主,错过了住宅地产的黄金时代,等他2016年之后再次向地产下注的时候,市场早就另一番光景了。

最近,苏宁在卖房子。

投资67亿的仙林苏宁广场开盘一个月了,但是根据南京网上房地产的数据,首期开盘的24套办公项目,至今也还没卖出去,这两年商办和甲写都太难了,苏宁不少项目至今还有剩余。

欠了1500亿,仅次于华为的大民企,危机重重(组图) - 3

为啥着急卖房?

是为了回笼资金,解张近东的燃眉之急。

最近这两年,张近东真是最倒霉的大佬。

之前苏宁置业做了30亿的信托贷款,抵押+担保,结果没还上,信托转手把债权转让了,然后接手的就来找苏宁催债了。

张近东有的股权被冻结,有些股权质押了,还有些转让给国资了,总之,如果诸事不顺,张近东的“实控人”身份也将岌岌可危。

而就在仙林苏宁广场开始的2019年,苏宁置业还在喊,“未来5年将在江苏投资2000亿”,计划真的赶不上变化啊。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佬雪崩,也非一朝一夕。

苏宁的事业分野,大概在2012年。

2012年以前,张近东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黄光裕,苏宁和国美这对老冤家争夺“线下之王”的战斗非常激烈,商铺战、营销战、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

在没有电商的618、双十一之前,苏宁国美动不动就上头条,是当时营销专家的主要案例。

双方打得乱七八糟,战事正酣,国美的主帅进去了,这就没什么悬念了。2010年黄光裕入狱,同一年,苏宁易购亮相,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感觉那时候的苏宁不可阻挡,2011年,苏宁就以46亿的巅峰利润,把老对手们甩得不知踪影,真正成了“线下之王”。

终于称王了,但是大趋势变了。电商势不可挡,而新对手也够狠。

转过年来,京东开火了。

刘强东没去硬抗阿里,选择单挑苏宁。

2012年,刘强东发了个微博:

”今天,我再次做出一个决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从今天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公司很快公布实现方法!”

人家都打到门上来了,苏宁也不是认怂的主。很快回应:

“苏宁易购包括家电在内的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任何网友发现苏宁易购价格高于京东,我们都会调价。苏宁易购将启动史上最强力度的促销,我一定能够帮刘总提前、超额完成减员增效目标。”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就干吧。据说京东曾有”打苏宁指挥部”,苏宁也组织了“平京战役”,价格战打得血雨腥风。

这背后都是需要大资金的投入,京东的股东跟刘强东说,“我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

苏宁也不示弱,直接发了80亿的公司债。

这仗一打好几年,结果呢?反正都说自己没输。

但是张近东明白线上化大势所趋,所以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苏宁易购app,后台是IBM操刀,效果好不好再说,价格肯定不便宜。

但是推广效果差强人意,不过当时的苏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专注干这一件事,能做到什么程度不好估计,可是呢,不知道为啥,在专注和多元两个选项里,苏宁选择了多元化。

也是,当年商业环境概念满天飞,有人玩生态,就有人玩生态化反,不是一般人真搞不懂。

老板画了道,那就走吧。从2012年开始,苏宁时不时就抛出一桩大手笔的收购案。

最早从红孩子开始,当时业内哗然,因为大家都觉得卖了个天价;

然后是pptv,视频本身就很烧钱,pptv自然也不例外,体育版权买了一堆,一场比赛光解说就好几组,倒是方便用户选择了,但成本真不低。

团购、手机,当年火的项目一个都不少,光足球俱乐部就买了两个,直播、物流、零售,都有参与。

欠了1500亿,仅次于华为的大民企,危机重重(组图) - 4

当然钱是没少花,都是十几亿、几十亿的大项目,可惜的是,买了这么多,没几个项目跑出来。

替人解困,钱大把大把地花,没想到自己被套牢了。

利润表自然不好看,2018年,苏宁靠卖阿里的股权盈利,2019年,苏宁小店、苏宁金服和日本LAOX等赔钱项目先后出表,但是仍难掩颓势。

而根据苏宁易购的一季报,目前苏宁的负债有1570亿了,而且大家都知道他们缺钱,压力不小。

尴尬的是,现在一般人已经很难定义苏宁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了。

● 说是电商公司吧,苏宁在电商的排名已经10名开外了;

● 你说是金融公司吧,没啥值钱的牌照,新金融业务也是严管对象,苏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一般;

● 你说是投资公司吧,投资眼光实在有点差,总在风口的衰落期掏钱,然后被套牢……

所以这一两年的苏宁过得真是糟心。

当然,也不是没好事。

2015年底,苏宁以5.23亿的价格买下了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2016年6月6日,苏宁又以2.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国际米兰70%的股权。

一个中超,一个意甲,苏宁足球国内外两开花。

足球不好搞,苦熬了五六年,终于迎来了好结果。

2020年11月,江苏苏宁获得了自己历史上的第一个中超冠军,当时俱乐部和球迷都兴奋坏了。结果呢?

奖杯还没捂热乎,过了2个半月,俱乐部成为张近东口中的“该砍就砍”的项目,居然解散了。

一个曾经转会费花销全球前五的联赛,拿到冠军的球队居然直接解散了,这还真是开了先河。

现在,距离苏宁总部大楼不到1公里、距离钟山高尔夫豪宅也只相隔了一条绕城路的训练基地,只使用了4年就拆了,昔日豪华的设施,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欠了1500亿,仅次于华为的大民企,危机重重(组图) - 5

又过了三个月,意大利那边的国米也夺冠了,张近东的公子张康阳时隔11年,重新为国米带来了冠军奖杯。

国米主席张康阳手捧冠军奖杯,笑容灿烂地说,国米夺冠很骄傲,我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看到整座城市和球迷都如此开心,是一件令人满足的事情”。

欠了1500亿,仅次于华为的大民企,危机重重(组图) - 6

米兰很开心,但是显然,南京开心不起来的,尤其是江苏的球迷,估计永生不会原谅苏宁了。

有时候,钱多了真不是好事。

2020年,苏宁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里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为,时隔未久,他们可比华为难多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孩子气的小傻瓜
孩子气的小傻瓜 2021-06-22 回复
去苏宁实体看看,感觉它根本不是做实业的,银行抽贷它就完蛋了
MR-Vinco梁
MR-Vinco梁 2021-06-22 回复
不务正业不搞实业,就是知道到处投资烧钱,早晚得死!
史小倩的微波炉
史小倩的微波炉 2021-06-22 回复
搞多元化、大并购的大多会死,早晚而已。因为管理肯定跟不上扩张。
陳超駿_DAWSON
陳超駿_DAWSON 2021-06-22 回复
国内老板的通病,公司一旦做大,方方面面关系也有了,融资贷款的成本也低,还可以借出几十上百亿的巨款,也于是花钱也大胆,什么都敢伸手,偏偏没有日本公司那个多元化的本事,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经营才能,只知道搞关系找后台,最后都是海航,万达的路子
轮崽在哪
轮崽在哪 2021-06-22
按着这逻辑国内的企业应该全都消失了,你理解的太片面了 不如多看看正规文章
木子亲倪
木子亲倪 2021-06-22 回复
想走捷径,挣快钱!发巨菜! 这是很多有钱人的通病! 馅饼不会总落到你头上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