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6日 27.8°C-28.1°C
澳元 : 人民币=4.5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2024-01-22 来源: Vista看天下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人通常不会在同一个“伪科学”陷阱中跌倒两次。

只有一件事例外——那就是治近视。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

最近又有个词条上了热搜,“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过程”。

帖子用看似专业实则扯淡的话术,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人体的“视觉恢复闪现”功能,逐步降低度数。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2

尽管很快就被医生辟谣是伪科学,但评论区依然挤满了跃跃欲试的人。

纷纷询问“真的吗”“明天开始我就练”……场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从各种奇怪的“降度数训练”“视力改善按摩”;再到很多90、95后曾花大价钱买的“近视治疗仪”、防蓝光眼镜……

这些宣称能“治近视”的偏方,怎么就能唬人一次又一次?

“一听能治近视,

我就顾不得要讲科学了”

当代年轻人说得清早C晚A的原理,背得出馒头面条米饭的升糖指数。但对于眼睛这个精密的器官,似乎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之心。

秉承着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我还真仔细看完了这所谓的“视觉恢复闪现训练法”。

名字很酷炫,但操作方式很简单。

所谓“闪现状态”,就是让你找远处某个介于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3

根据帖子里的说法,经过反复练习后能看清的时候会越来越多,直到每次看都是清晰的,度数就降低了。

然后就再找到一个新的、更远距离的物体,重复训练。

看起来挺玄乎,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最新发明的招数。

在社交平台上随便一搜,号称用类似方法降了几百度、摘掉眼镜的“案例”几年前就比比皆是。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4

再激进点的甚至建议配眼镜时也故意配低一点,让自己时刻保持介于看清与看不清之间的“极限状态”。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5

@视力0点1回到视力1点0

背后的所谓“原理”也差不多,说是可以“通过训练眼周肌肉挤压眼球,从而使被拉长的眼轴逐渐缩短”。

基本上相当于把眼睛想象成胸大肌去锻炼:“只要你坚持每天都去举50斤的杠铃,慢慢就能举起60斤。”

但遗憾的是,类似的所谓视力训练早就被很多眼科医生辟谣过——

锻炼的根本不是眼睛的视物能力,而是大脑的脑补能力。

简单来说,通过长期盯着看不清的物体,能稍微提升大脑对模糊的容忍度,让大脑把原本看不清的事物也识别为清晰。

但眼睛本身的条件不变,通过脑补带来的“提升”效果很有限。

甚至可能会因为长期看不清产生视疲劳,导致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6

人在看东西时真正清晰的只有一个点,但在这个点的前后一小段范围内的物体,也会被大脑统一处理成“清晰”的图像。图源丁香园。

不过在各种蒙过人的“视力恢复训练”中,这已经算是看起来最像那么回事的了。

网上隔三岔五就会火那么一两个“偏方”,让每个成年人迅速忘记“近视目前是无法治愈的”这一医学常识。

最离谱的是各种声称能够缓解视疲劳、降低度数的“护眼视频”。

出处一个比一个厉害,不是“某国眼科研究院”,就是“飞行员的隐秘视力训练”。

结果往下一翻,不过是让你盯着屏幕上不断运动的几个小绿球。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7

其实就是当年“米字眼球操”的变种,通过转动眼球来缓解视疲劳。

南怀瑾大师也曾讲过自己每天讲眼睛“顺时针转36下,逆时针转36下”的“护眼秘方”。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8

虽说转动眼球会对缓解视疲劳有点帮助,但用力盯着电子屏幕本身又会产生视疲劳。

这一波可以算是护眼界的左右互搏。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9

而且对于高度近视来说,快速转动眼球本身也是个有危险的动作。

高度近视的眼轴更长,视网膜被牵拉的程度更大,快速的眼球运动反而会加大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另一种,则更具有“迷惑性”。

理论上是那么回事,但现实中能起到多大作用,又是另一回事。

前段时间,一位博主头回听说“防蓝光眼镜没用“的说法,看着自己桌上一打眼镜当场破防。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0

@4566日常版(直播号

屏幕前等着看乐子的网友,笑容同样凝结在嘴角:

“咬牙配了更贵的防蓝光眼镜,还给家里的所有电子屏幕买了防蓝光膜,现在告诉我都是白花钱?”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1

陶勇医生曾在网上科普过,“防蓝光”功能其实不能说是完全没用。

毕竟理论上,短波蓝光确实会对眼底的黄斑产生伤害。

但普通人日常接触到的短波蓝光剂量微乎其微,其实没有必要特别防护。

如果不小心滤掉了长波蓝光,还有可能影响昼夜节律,导致睡不着。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2@陶勇医生

如今市面上的很多打着“护眼”旗号的产品很多都是这样,把理论基础说一半藏一半。

但说的一半的“效果”,已经足以让大家掏出钱包。

防蓝光眼镜通常要比普通眼镜贵上几百块。而在前几年的保健品风潮中,叶黄素也经常被推荐成“白领必买”,一瓶30颗的就要上百元。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3

但很多眼科医生都科普过,叶黄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眼睛的作用只适用于部分视网膜黄斑病变的预防。

无法缓解疲劳,也没有证据说明它能控制近视的发展,且基本可以靠饮食补充。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4@眼科医生王凯

但依然无法阻拦年轻人一瓶一瓶地囤,并把它视为让自己耳清目明的救星。

小时候为近视上过的当,

当爸妈后又来一遍

医学界早已明确近视在目前还无法治愈,眼轴变长的过程也是不可逆的。

很多人也因为小时候受够了各种“偏方”的苦,自信再也不会被“治近视、降度数”的概念所欺骗。

很多从上学就开始近视的90后,都曾被爸妈领去在耳朵的特定穴位上用胶布贴上几颗豆子。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5

类似这样。

编辑部一位同事想起自己小学时甚至尝试过“电击穴位治疗”——“每周末都得去被电40多分钟,结果度数该怎么涨还是怎么涨。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6

经历过这些,以为早就身经百战、百毒不侵,没想到商家的套路也推陈出新。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平时根本没听过,但在家长群体中口口相传的“近视治疗/预防仪”。

看着一个比一个奇怪,但背后都有个看似说得通的原理,让人不禁在心里嘀咕“难道真有用”?

比如下面这种“拉远镜”,通过镜子把作业本反射到5、6米的“远处”。

据说是为了尽量减少孩子平时看近处的时间,预防近视。

镜子加上一段支架就能买上几百上千块,有些产品甚至直接宣称能“缩短眼轴、降低度数”。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7

但很多人买回来之后发现孩子很难适应镜子里反射的景象,反而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写作业。

还有种声量更大、争议也更大的“治疗器”,叫哺光仪。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8

近几年有研究发现,近视不仅是因为看近处时间太长,更重要的是在眼球发育阶段缺少足够的户外光照。

而这种仪器据说可以通过对眼睛集中的红光照射,来弥补日常缺少的户外光。

如果把后者理解成吃西红柿补维生素,那么前者相当于直接吃维生素片。

但大部分眼科医生对此的态度都是——不能说一定没用,但风险同样存在。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19

哺光仪相当于直接照射人的眼睛,一旦没有控制好强度和时间,有可能对眼底黄斑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之前有记者去体验使用过,没一会就觉得“很不舒服”。

而市面上不仅机器质量良莠不齐,从业人员往往也缺乏足够的知识。

当记者询问机器原理的时候,店长一边宣称“给小孩用可以降低度数”,一边笼统地把里面的红光称为“营养光”。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20

@浙江经视

哪怕自己小时候也曾尝试过各种“近视偏方”,也知道不管用。

但成为家长之后,依然会比其他成年人更加容易掉进这种“护眼坑”。

毕竟成年人的近视程度通常已经稳定,但孩子的度数却每年都在增长,家长的焦虑也在不断增长。

就连最古早的“护眼传说”眼球操”,近几年都衍生出过更加“高科技”的版本。

河南节目《小莉帮忙》曾报道过一种所谓的“降度数神器”,让孩子带着类似VR眼睛的东西“做游戏”。

玩法也就是通过跟踪小球运动,让眼睛“动起来”,照样有家长买单。

只可惜孩子用了几个月后不仅没降度数,反而近视更严重了。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21

去年底社交平台上甚至还流行起了一种有点离谱的“退轴(让眼轴缩短,也就是降低度数)秘方”——晒眼皮。

让孩子挑在阳光不太强也不太弱的时间段,闭眼晒5到10分钟,每天晒个几次。

为了防止晒黑晒伤,家长们还会精心蒙住孩子的脸,只露出两只眼睛。

没想到在防晒界曾火爆一时的“脸基尼”,如今又有了新的用处。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22

这个“偏方”跟哺光仪有同一个“理论基础”:通过集中、高强度的光照,弥补日常户外光照的不足。

不过根据医学界的共识,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才可以有效降低小孩的近视的风险。

而“每天3次,每次5分钟”的晒眼皮,通常并不能达到同等效果。

至于晒过后孩子觉得“看得更清楚”,真相可能让人啼笑皆非——很可能是因为闭目养神了一段时间,让视疲劳得到了缓解。

改不了生活方式,

只能“亡羊补牢”

十几年来,大家总是一看到“护眼”“治近视”的概念,就忍不住掏出钱包往前冲。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视本来就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很难让普通人“完全掌控”。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23

近视的本质是眼轴变长,但影响眼轴的因素有很多。

90后小时候经历的很多所谓“近视治疗仪”,基本是通过点击、震动、按压等各种方式放松眼部肌肉,

因为当时大众认知是——近视主要由于眼睛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肌肉过度紧张。

后来医学上又发现,近视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不足。

于是又出现了一批新的“治疗仪”,让使用者在看远看近之间不断切换。

很多人小时候都被家长要求用过一种类似现在电脑验光的“视力调节仪”,盯着机器里的一个图片拉近拉远。

现在还有种叫做“反转拍”的简易版本,相当于让人眼在两副“眼镜”之间反复切换,达到锻炼调节能力的作用。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24

@闪电健康

每一个看起来都有点道理,但每一个本质上都是在“亡羊补牢”。

目前已经有足够证据支撑的预防、缓解近视的手段,一是减少看近的时间,二是每天保持充足的户外运动。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也最奢侈。

在社交平台上咨询哺光仪的家长,几乎都是苦于没有时间让孩子进行足够的户外运动。

才绞尽脑汁想找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民级智商税”又火了,最近轮到新一代年轻人被它骗(组图) - 25

@眼科医生华文娟

至于至今还会跟着每个“视力训练”去做的成年人,更像是在寻找一种心理安慰。

晒眼皮的风潮最先从家长群体中刮起,后来也逐步蔓延到了一些用眼过度的成年人中。

别人午休去楼下晒背,他们把自己蒙成蝙蝠侠,让眼皮接受阳光的沐浴。寄希望于明天体检,自己的视力一栏结果别那么惨。

毕竟“视疲劳”这件事,在高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里生活的人,每个都逃不过。

专家们防治、缓解视疲劳的那些建议很有用,可惜很难执行。

无论是“站在窗边远眺”,还是“用一小时电脑休息10分钟”,在马上要回的客户消息、马上要交的工作表格面前,只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而当“一边战战兢兢,一边又不得不过度使用自己的眼睛”已经成为当代人无法逃脱的陷阱;

所谓的“治近视”偏方恐怕就会继续更新下去——

与其说是智商税,不如说是情绪税。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白纸片儿_
白纸片儿_ 2024-01-22 回复
有人咋用眼都不近视,原来打手电在被窝看书,现在狂玩手机,都不近视,我身边就有,就是眼睛抗造
泡菜店的老板娘
泡菜店的老板娘 2024-01-22 回复
敢不敢说,眼保健操其实对视力一点也没有帮助~
任沫末
任沫末 2024-01-22 回复
光照充足能减缓疲劳,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玩手机还是开着灯玩吧
Y-TiffaNy
Y-TiffaNy 2024-01-22 回复
最后的一段真相了…… 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谁能做到眼睛经常休息10分钟…
松鼠一枚
松鼠一枚 2024-01-22 回复
还好因为我太懒,躲过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