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八大官宣2025年招生禁令!中国留学生遭遇“双重暴击”!152名留学生被强制遣返!牵涉多名中国学生!背后真相令人震惊(组图)
澳洲八大官宣2025年招生禁令!
中国留学生遭遇“双重暴击”!
2025年2月,堪培拉华人留学圈被两则重磅消息炸开了锅——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突然关闭2025年所有入学季的留学生申请通道,悉尼大学则宣布不再承认中国4+0项目的语言成绩证明。这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澳洲政府“国际生比例40%上限”政策正式生效,一场席卷中国留学生的“寒冬”正呼啸而来。
一、禁令风暴:八大名校集体“缩招”,华人家庭陷两难
配额腰斩,申请窗口紧急关闭
根据最新政策,2025年起,澳洲公立大学国际新生人数被限制在14.5万人,职业院校限制9.5万人。以新南威尔士大学为例,2025年留学生配额从2024年的17,359人骤降至9,500人,缩水近45%。该校更于2024年10月16日提前关闭申请,未递交材料者直接被划入候补名单。
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商科、工程等热门专业,而医学、法学等本地保护性学科几乎不再对国际生开放。
语言证明“一刀切”,4+0项目学生遭重创
悉尼大学近期宣布,不再接受中国4+0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语言证明(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这意味着此类学生需额外参加雅思/托福考试,申请周期延长至少3个月1。一名堪培拉华人家长痛心表示:“孩子为避开高考压力选择国际课程,如今却被政策‘背刺’。”
在读生遭“合规审查”,学信网认证成标配
澳洲多所高校启动大规模材料核查,抽查比例高达10%。新南威尔士大学甚至要求中国留学生通过学信网认证成绩单,其他高校也加强了对推荐信、实习证明的交叉验证。
二、禁令背后:移民紧缩与学术诚信危机双重夹击
政府目标:2025年净移民减至26万
澳洲工党政府直言,限制留学生是控制移民的核心手段。教育部长杰森·克莱尔称:“大量留学生以学习为名实则打工,损害教育行业声誉。”
学术造假“污名化”中国留学生群体
2024年,卡迪夫大学50名中国学生因语言成绩作弊被开除,新南威尔士大学33人因代写作弊遭退学10。MIT教授公开点名中国学生学术造假事件,更让“诚信危机”演变为群体性歧视。
澳洲高校甚至对2018-2020年的作业进行倒查,一旦发现雷同或代写痕迹,立即取消学位。
三、华人家庭应对指南:破局三大策略
抢占“低风险院校”申请窗口
优先选择偏远地区大学:如塔斯马尼亚大学、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国际生比例较低,签证优先审理。
关注“绿色通道”专业:护理、幼教等移民紧缺专业录取门槛相对宽松。
材料准备“零瑕疵”
成绩单双认证:中英文公证+学信网认证,避免因格式问题被拒。
推荐信细节化:需注明推荐人职务、联系方式,并提供工作邮箱供校方核查。
学术诚信“红线”不可碰
杜绝“辅导班依赖”:悉尼大学已发现30名学生因使用同一辅导班代码被判定抄袭。
语言考试合规化:墨尔本大学明确要求考试必须在国籍所在地完成,跨境成绩无效。
四、争议与反思:城市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博弈
高校财政危机隐现
国际生学费占八大名校收入的30%,悉尼大学若削减12,150个名额,将直接损失2.4亿澳元79。部分学者担忧,此举可能引发学费上涨、研究经费缩减的连锁反应。
华人社区的“自救行动”
堪培拉华人家长协会正联合法律机构,推动政府公开“40%比例”的立法依据,并要求设立过渡期补偿机制。同时,多家本地中介推出“诚信培训营”,帮助学生规范申请材料。
结语:凛冬之下,唯有破冰前行
澳洲留学政策的收紧,既是挑战也是警醒。对华人家庭而言,唯有以更透明的申请、更扎实的学术能力,才能穿越这场风暴。正如汉学家马克林所言:“中国人的韧性,终将赢得尊重。”
152名留学生被强制遣返!
牵涉多名中国学生!
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申请季向来是问题频发的敏感时期,ED 毁约、申请材料造假、被恶意举报等负面事件屡见不鲜。
最近,英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从声名赫赫的帝国理工学院(IC),到底蕴深厚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再到充满历史韵味的爱丁堡大学,众多国际学生被卷入其中。
起因是一位留学博主Shesure-小益老师在网上爆料,称英国顶尖学府帝国理工学院(IC)正在进行对学生入学材料的QC反查,对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
而在反查行动下,预计会有150名留学生会被开除。
这个消息瞬间在留学圈掀起了大波!
帝国理工学院(IC)对于此次的复核工作极为重视,复核后的结果也令人瞠目结舌——有高达150名学生的申请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
一旦被查出申请背景造假,很多大学会直接作出开除决定,或者举行学术不端听证会,不过最终大概率还是会被开除。
而且,已缴纳的几十万学费也不会退还,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国王学院(KCL)以及曼彻斯特大学等十所英国高校也纷纷加入了打假行列。
近年来,随着中国留学生学术造假事件频频曝光,世界名校纷纷加强审核力度。
一些海外院校更是将中国留学生单独划分,设定了针对性的申请要求。
此前,卡迪夫城市大学调查发现,超过 50 名中国学生通过作弊手段获取语言成绩。
学校果断取消了这些学生的学籍,并要求他们在两周内离境。
这一事件不仅给涉事学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整个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哥伦比亚大学也有新动作,宣布将对申请材料中的推荐信开展更为严格的审查。审查内容涵盖全面验证推荐人信息,仔细检查推荐信内容的真实性等。
伦敦大学学院(UCL)和伦敦国王学院(KCL)也引入了全新的学术资料验证机制。如今,所有申请资料都必须通过 QC 审核,才能确认其真实性。
爱丁堡大学为了根除造假现象,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校方审查了学生过去三年的账户登录记录,检查了从大一至大三的所有作业提交历史痕迹,并且对考试录像进行了再次审核。
与此同时,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针对学术资料造假事件,要求所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在读学生和毕业生申请者,在申请过程中必须提交通过学信网验证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成绩单报告。
2025年新学年英国高校对学术不端的重拳出击,不仅是对中国留学生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全球学术诚信体系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重构。
学术诚信是留学的基石,只有坚守诚信底线,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认可,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