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6日 27.1°C-27.8°C
澳元 : 人民币=4.56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最新研究:人体颈动脉中存在微塑料!会增加心脏病、中风风险?

2024-05-30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如今,塑料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购物时的包装袋、超市货架上的食品、家中的厨电……甚至在摆满了各种精致仪器的实验室,也能看到塑料的身影。

与此同时,塑料对人体有害的说法也一直流传甚远。它们的危害性真的如此高吗?

不久之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它对人体可能的影响:颈动脉组织中,含有微塑料或纳米塑料的人在未来三年内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死于其他原因的可能性,是没有微塑料或纳米塑料的人的两倍。

论文题图

微塑料肉眼看不见,但体内却很常见

微塑料是一种小于 5 毫米的非均匀塑料颗粒,它们往往来自于纺织品中的尼龙、聚酯、腈纶等纤维,或者由塑料瓶等“大型塑料”经过风化降解后形成。这些微塑料如果小于 1000 纳米,就有了个新名称:纳米塑料。

它具体有多小呢?一根头发把横截面平均分成 1000 份,大概就是它的大小了。这足够让它们通过消化道或肺部组织进入血液。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微塑料,也有个学名,统称为 MNPs。

过去十年,世界各地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微塑料广泛地存在于海洋、空气以及陆地生态系统中。而且,它们会侵入人体组织和器官,比如肠胃、肺部、肝脏,以及胎盘。

还有研究查证:它们侵入动物体内之后会影响动物的心脏功能。那么,它们是不是同样也会给人的心血管功能带来影响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来自不同高校、医院的多位学者们组织了一场实验,他们持续追踪了三百位颈动脉狭窄患者,探索患者们的病情进展与微塑料的联系。

研究过程听起来有点“血腥”:外科医生打开患者们的颈动脉,将里面堆积的淤血和斑块全部剖开,学者们再将切下来的组织拿来做研究。但别担心,这只是正常的治疗方案。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本来具有弹性的动脉脉壁变得僵硬,因此导致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乍一看有点像是黄色米粥。它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会影响身体内的许多大中动脉。对于此类患者,医生往往会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来去除病变的组织,让动脉恢复通畅。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可以说,这项研究,是建立在“废物利用”的基础上的。研究的第一个结论,就足够让人吃惊:257 名患者中,150 位患者的样本被检测出含有聚乙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鲜膜、塑料袋和饮料容器都是用它做的,其中 31 名患者的样本还被检测出聚氯乙烯。

微塑料进入人体会导致早逝?

在检测完患者们体内是否含有微塑料后,学者们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检测出塑料的患者,因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等原因死亡的概率,和未检出微塑料的患者相比大相径庭。

体内含有微塑料的 150 位患者中,有 30 位都因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等原因殒命,概率相当于 20%。而未检测出微塑料的 107 位患者中,因此类病因死亡的有 8 位,概率约为 7.5%。前者的比例将近是后者的三倍。

乍一看,这个数据实在有些吓人。但如果仔细查证但这项研究的过程,你会发现,它有许多不足之处,研究结果也并不能完全佐证微塑料和心脏病、中风的因果关系。

首先,作者们在论文中承认,此项研究没有控制好一些重要的变量,比如患者在 PM2.5 和 PM10 中的暴露水平。而后者,恰恰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谁也说不好,检测出体内含有微塑料的那些患者是不是因为接触了更多的 PM10 才导致死亡率更高。

其次,这个案例研究的人群,都是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无症状患者,这个限定条件实在太特殊了,因此结论不具备代表性。当然,这也不能责怪研究团队,毕竟实验还是要注意伦理性的,只能找到这些因为手术需要而被切除人体组织的患者,不能为了科学研究强行去伤害患者。

另外,塑料的分类其实有很多种,而每种塑料在人体内的渗透程度是不同的,未在粥样斑块组织中检测出微塑料的患者,不代表身体里没有微塑料。过去的一些研究认为,可能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微塑料,只是含量不同。

最后,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这些年,塑料制品的使用率一直在提高,微塑料的暴露风险也持续增加,甚至多用洗衣机洗几次衣服,都可能产生更多的微塑料。但整体来看,各地心血管发病率却保持下降。

微塑料需要规避吗?

先说答案:目前还没有研究能证实它对人体的具体危害,但从对动物的研究来看,减少微塑料的摄入,还是很有必要的。

事实上,自 2004 年,学者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关于“微塑料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的各项研究就始终不间断。虽然这两年来陆续有学者们在人体的血液和器官中发现微塑料,但是它们的危害,却很难考证。

曾有一些学者采取了科学研究最常见的方法:研究动物并且发现体内微塑料含量过多的动物患病风险更大,但这依然不能类比到人类。毕竟,和人类相比,这些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动物体型相对小,长期被塑料废品影响的概率更大。有研究认为,目前人体内摄入的微塑料含量尚处于安全水准。

但这仍然给我们提了个醒:当微塑料的摄入含量达到某个比重时,对身体的影响也许就会从量变到达质变。为了尽可能减少微塑料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减少和塑料制品的直接接触,比如少用塑料袋装熟食,喝奶茶时尽量少用塑料吸管,以及减少海鲜内脏的摄入。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参考文献

[1]Marfella R, Prattichizzo F, Sardu C, Fulgenzi G, Graciotti L, Spadoni T, D'Onofrio N, Scisciola L, La Grotta R, Frigé C, Pellegrini V, Municinò M, Siniscalchi M, Spinetti F, Vigliotti G, Vecchione C, Carrizzo A, Accarino G, Squillante A, Spaziano G, Mirra D, Esposito R, Altieri S, Falco G, Fenti A, Galoppo S, Canzano S, Sasso FC, Matacchione G, Olivieri F, Ferraraccio F, Panarese I, Paolisso P, Barbato E, Lubritto C, Balestrieri ML, Mauro C, Caballero AE, Rajagopalan S, Ceriello A, D'Agostino B, Iovino P, Paolisso G.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 Engl J Med. 2024 Mar 7;390(10):900-910. doi: 10.1056/NEJMoa2309822. PMID: 38446676.

[2]Cole, Matthew; Lindeque, Pennie; Fileman, Elaine; Halsband, Claudia; Goodhead, Rhys; Moger, Julian; Galloway, Tamara S. Microplastic Ingestion by Zooplankton (PD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6-18, 47 (12): 6646–6655.

[3]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Restricting the use of intentionally added microplastic particles to consumer or professional use products of any kind. ECHA. European Commission.

[4]Micro- and Nanoplastics Breac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Biomolecular Corona’s Role Revealed. Nanomaterials 2023, 13(8), 1404.

[5]Wei, Xin-Feng; Bohlén, Martin; Lindblad, Catrin; Hedenqvist, Mikael; Hakonen, Aron. Microplastics generated from a biodegradable plastic in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Water Research. 2021-06-15, 198: 117123.

[6]Thompson, R. C.; Moore, C. J.; Vom Saal, F. S.; Swan, S. H. Plastics,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Current consensus and future trend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 364 (1526): 2153–2166.

[7]Carrington, Damian. Microplastics revealed in the placentas of unborn babies. The Guardian. 2020-12-22.

策划制作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研究员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 林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