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9日 25.1°C-25.1°C
澳元 : 人民币=4.53
达尔文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先是旱灾,马上又涝灾”,今年天气为什么这么怪?

2024-08-12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24 年 6 月,河南数次因为大旱登上热搜。河南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表示,2024 年 5 月,河南省降雨量比正常情况少 70% 以上,且 50% 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2024 年 6 月 12 日河南16 个地市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持续 10 天。

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河南:前半月旱灾

后半月涝灾

极度的干旱下,是焦灼的农民和待哺的庄稼。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夜里和 6 月 20 日夜里,河南部分地区终于等来明显降雨,并于 2024 年 22 日解除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正当大家以为久旱逢甘霖、旱情终于缓解之时,却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场新的危机已经暗中孕育。

图片来源:河南气象

2024 年 6 月中下旬到 7 月,随着主雨带北抬,河南迎来了数次暴雨,仅 7 月 14 日 8 时至 18 日 8 时,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 117.2 毫米,降水量最大的社旗县大冯营更是达到了 867.1 毫米。南阳社旗国家气象观测站 2024 年 7 月 15 日 20 时至 16 日 06 时降雨量达到 418.6 毫米,大幅打破当地日雨量纪录。

7 月 17 日,河南已经处于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一级应急响应状态。2021 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刚过去3年,沉痛犹在,河南,又一次因为极端暴雨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河南省气象台

暴雨后的河南社旗县村庄(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旱涝急转

比单一旱涝灾害更危险

从大旱到大涝,河南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是典型的旱涝急转现象。旱涝急转是指区域气候在同一季节内旱涝交替出现的情形,即短期内降水的剧烈变化和极度不平衡,包含旱转涝事件和涝转旱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一定时间内降水的不均匀分配,主要发生在春季、夏季及其交接期。相较于单独发生的旱或者涝异常,这类复合型事件虽然发生概率低,但对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等构成的威胁,更为巨大。

2011 年中国长江中下游 5~6 月发生的旱涝急转致使 3394.7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293.6 亿元,为当年十大天气事件之一。2023 年 6~7 月,华北地区降水偏少,多地发生不同程度干旱;8 月初,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暴雨,仅北京市有 129 万人受灾,33 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1.5 万公顷。

这种急速的变化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前期的持续干旱会使得土壤水分流失,削弱吸水能力,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时,雨水会更容易在地面聚集。带来的地质灾害滞后性效应,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洪及公路沿线边坡塌方、滑坡等次生灾害,因此旱涝急转虽然发生频率低,但致灾性往往排在前列。

7 月

为什么北方多暴雨?

其实不仅是河南,我国旱涝急转事件时有发生,多集中在中国中东部和东北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在这次河南被暴雨袭击时,隔壁的山东也在“受苦受难”。2024 年 7 月以来,山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392.9%。仅 7 月 6 日至 9 日,山东降水量超过 250 毫米的站达 167 个,临沂坊前镇降水量最大达 607.6 毫米,多地单日雨量打破历史纪录。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复杂地理环境影响,气象条件变化是重要的驱动因素。大气环流形势、海面温度异常及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异常耦合作用,都会影响旱涝急转事件的出现。例如,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旱涝急转主要与中高纬地区的高空西风、中低纬地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以及低纬度地区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关系。

影响旱涝急转的主要因素(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为何我们总在 7 月听到北方暴雨的消息呢?这是因为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影响,北方暴雨最容易发生在“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对 2024 年而言,叠加了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上半年北方地区(除东北之外)区域气温明显偏高。随着副高加强北抬,并维持在黄淮地区,西南暖湿气流就随着副高边缘不断向北输送,形成河南一带高温高湿的形势,又在这里与来自北方的南下冷空气(是的,即使在酷夏也有冷空气南下)相遇,地形抬升结合截然不同脾气的冷暖空气打架,就容易产生暴雨并维持,造成了这里的旱涝急转现象。

未来

越来越多旱涝急转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呈现增加态势。

1961-2021 年中国受旱涝急转事件影响范围及趋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一方面,随着温室效应增加,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地表蒸发加剧,中等强度降水和弱降水减少,导致干旱风险增大。因此,未来遭受干旱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的区域总面积将随变暖加剧进一步扩大。

20 世纪中叶以来极端热事件的变化与归因。(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水循环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

另一方面,大气保持水分能力增强,水循环将持续增强。全球变暖每增加 1℃,近地面大气持水能力即增加约 7%。在全球尺度上,表现为总降水量增加与降水极端性增强,洪涝风险增大。

20 世纪中叶以来强降水事件的变化与归因(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进一步的,全球湿润区(主要包括热带、季风区、中高纬地区)因总降水增多而变得更湿润的同时,降水在时间上的分配也将变得更不均匀,干湿时期间的波动将更剧烈。

这种区域性干旱事件与极端降水事件同时增多、增强的趋势,导致未来更容易出现“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这种现象。

对我国而言,夏季旱涝急转将更加频繁,春季旱涝急转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显著增加。华北平原作为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产区,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旱涝急转事件发生,且强度增强。

全球气候变化

把我们带入与灾害共存的时代

为什么我们要将河南单拎出来讲?河南的苦与泪是千千万万我国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人们,特别是农民的缩影。

河南作为产粮大省,贡献着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是当之无愧的粮仓。粮食的收成更是直接决定着农民的生存。但位于南北过渡带的它,总是既饱受水灾又饱受旱灾,遭遇了太多苦楚。

仅 2021 年 7 月中下旬河南省发生的极端强降雨就造成了全省 1453.16 万人受灾,302 人遇难,倒塌及损坏房屋累计 784265 间,直接经济损失 1142.69 亿元。

数字背后,是 6 月顶着高温引水灌溉,拼命抗旱的人民,和 7 月无力地被一场场暴雨淹没的田地。极端天气的增多是血淋淋的现实,它已经不是口号,确切地影响着千千万万人民的生存。

因为不仅是对河南而言,还是任何遭受极端天气影响的地区而言,不仅是农村,大型城市的韧性建设也是必须要重视的。

暴雨中的河南(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在每一次极端灾害发生后,都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救援避险措施,帮助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救灾救助工作。

河南南阳社旗县李店镇青台村救援现场(图片来源:央广网)

随着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即使极端灾害在增加,受灾人口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2002-2022 年逐年中国受灾人口情况和中国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但是我们仍要警醒,极端灾害对我国,甚至全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未因此显著降低。气象灾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而对极端灾害的准确预测依然困难。对个人而言,我们需要树立极端天气常态化的意识,提升防汛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了。

参考文献

[1]Qiao, Y., Xu, W., Meng, C., Liao, X., & Qin, L. (2022). Increasingly dry/wet abrupt alternation events in a warmer world: Observed evidence from China during 1980–20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42(12), 6429–6440.

[2]孙锦浩,苏布达,王东方,等.中国旱涝急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J/OL].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1-12[2024-07-21].

[3]乔宇,徐伟,孟晨娜,等.旱涝急转事件研究:进展与挑战[J].灾害学,2023,38(03):131-138.

[4]周波涛,钱进.IPCC AR6报告解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 17(6):6.

[5]姜大膀,王娜.IPCC AR6报告解读: 水循环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 17(6):6.

[6]Wenxia Zhang et al.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on daily-to-multiyear time scales in a warmer world.Sci. Adv.7,eabf8021(2021).

[7]Chen, H., Wang, S., Zhu, J., & Zhang, B. (2020). Projected changes in abrupt shifts between dry and wet extremes over China through an ensemble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5, e2020JD033894.

[8]2022 Global Natural Disaster Assessment Report-CN,应急管理部

[9]雷晓平.中国南北过渡带短周期旱涝急转及其驱动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10]薛媛, 薛晓萍. 极端降水与干旱同步频发的研究进展. 海洋气象学报, 2022, 42(1): 61-73.

策划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国

监制丨中国科普博览

作者丨半懒不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责编丨何通

审校丨徐来 林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