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买房梦”!房价高企,澳洲年轻人难买房...(组图)
澳洲七号台2月9日报道,对于许多澳洲年轻人来说,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甚至让不少人担心自己或许永远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房。
尽管关于“如今买房是否真的比过去困难”的讨论不绝于耳,但跨代之间房屋持有率的下降表明,住房市场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越发不利。
(图片来源:七号台)
那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一些年轻人又是如何成功购房的?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购房的主要障碍,以及那些可能提高住房拥有率的关键因素。
尽管房价相较于收入来说,仍然很高,但一些澳洲年轻人仍然找到了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方法。
虽然良好的储蓄习惯有助于购房,但来自“父母银行”的资金支持,往往能够成为改变购房命运的关键因素。
(图片来源:七号台)
逐渐消失的买房梦
这项研究基于2006年至2020年期间政府资助的 “澳洲家庭、收入与劳动力动态调查(HILDA)” 数据,对25-44岁且未拥有房产的独立成年人进行了追踪分析。
HILDA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25-44岁人群在澳洲主要城市中购买房产的平均房价约为其家庭年收入的4.5倍。例如,在悉尼,2006年这一群体面对的平均房价约为60万澳元,而平均家庭收入为10.2万澳元。
但这一比率在2018年稳步上升至6倍,随后在疫情初期略微回落至5.4倍。
对于城市中的年轻人而言,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收入增长,这使得购房之路更加崎岖。
“父母银行”让部分年轻人获得优势
随着住房市场变得更加难以负担,依赖“父母银行”获得购房资助的非房主年轻人比例也在上升。
HILDA调查估算显示,2016年,有3.1%的年轻非房主获得了5000澳元以上的父母资助,而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升至5.3%。
年轻人并非不会存钱
与一些刻板印象不同,年轻人并非因沉迷于“牛油果吐司”而无法买房——事实上,他们比以往更加重视储蓄。
2006年,约三分之二的25-44岁非房主每月定期储蓄,或将额外收入存入账户,亦或在支付所有开销后将剩余资金存起来。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五分之四。
此外,年轻人的财务规划意识也在增强。2006年,仅47%的非房主会制定超过一年的财务计划,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已增至55%。
哪些年轻人能够买到房?
这项研究还探究了年轻人的储蓄习惯如何影响其购房可能性,并综合考虑了个人财务状况以及居住环境等因素。
结果显示,虽然定期储蓄确实有助于购房,但相比于不断上涨的房价,储蓄的作用远不及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
研究发现,一旦房价超过个人收入的三倍,成为房主的概率便会降低一半,而目前澳洲多数地区的房价远超这一水平。例如,在所有州府城市,房价已超家庭年收入的六倍,这意味着房主概率降低至三分之一。
但若获得“父母银行”的支持,情况将截然不同——研究发现,接受5000澳元以上的父母资助,购房成功的几率将增加四倍。
此外,父母的支持并不仅限于直接的资金资助。研究还发现,那些可以免费居住在父母或亲友房产中的年轻人,其购房几率比普通租房者高出两倍。
这使得出身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在购房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相比之下,那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年轻人,不仅面临更高的购房首付门槛,还可能因负担能力受限而错失进入就业前景更好的地区的机会。
(图片来源:七号台)
政府如何提供帮助?
对于无法依赖父母支持的年轻人,政府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如果无法有效解决住房供应和需求的问题,房价将继续以快于收入增长的速度攀升。
调整贷款政策:放宽贷款限制或许可以帮助首置房买家突破购房门槛,但也可能增加他们在经济动荡时的财务风险。
优化首次购房补助:政府为首次购房者提供直接资金支持,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房价,除非入门级房产的供应量同步增长。因此,这类补助应优先向缺乏家庭支持的群体发放。
改革税收政策:合理调整税收制度,以增加入门级房产的供应,并限制多套房产投资者对市场的挤压,确保首次购房者仍有机会进入市场。
(Alan)